Displaying: 1-20 of 358 documents

Show/Hide alternate language

0.415 sec

1. NTU Philosophical Review: Year > 1998 > Issue: 21
關永中 Wing- chung KWAN
從形上學講授進路談歷史還原、與超驗法
Historical Reduction and Transcendental Method----An Approach to the Course on Metaphysics

view |  rights & permissions
2. NTU Philosophical Review: Year > 1998 > Issue: 21
林火旺 Huo- wang Lin
族萃差異與社會正義
Group Differences and Social Justice

view |  rights & permissions
3. NTU Philosophical Review: Year > 1998 > Issue: 21
張旺山 Wahng- shan Chang
韋伯的科學觀
Max Weber's View of Science

view |  rights & permissions
4. NTU Philosophical Review: Year > 1998 > Issue: 21
吳瑞援 Ruey-yuan Wu
無意識的意向性:評廷、爾闖進原則
Unconscious Intentionality: Evaluating Searle's Connection Principle

view |  rights & permissions
5. NTU Philosophical Review: Year > 1999 > Issue: 22
劉福增 Fu-Tseng Liu
〈老子〉書中的引言與喻言(下)
The Directives and Metaphors in Lao Tzu

view |  rights & permissions
6. NTU Philosophical Review: Year > 1999 > Issue: 22
傅佩榮 Pei Jung Fu
解析孔子的價值觀
On Confucius' Value System

view |  rights & permissions
7. NTU Philosophical Review: Year > 1999 > Issue: 22
黃懿梅特 Yih-Mei Huang
對“女性主義知識論"的哲學反省
A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 on “Feminist Epistemology"

view |  rights & permissions
8. NTU Philosophical Review: Year > 1999 > Issue: 22
林義正 Yih-Jing Lin
論列子之「虛」
On Concept of "Shue" (Emptiness) in Lieh-Tzu

view |  rights & permissions
9. NTU Philosophical Review: Year > 1999 > Issue: 22
關永中 Carlo KWAN (KWAN Wing Chung)
上與造物者遊與莊子對談神秘主義
A Dialogue with Chuang-Tzu On Mysticism

view |  rights & permissions
10. NTU Philosophical Review: Year > 1999 > Issue: 22
陳鼓應 Guu-Ying Chen
〈管子〉四篇的心學和氣論
The Teaching on Hsin and Discussion on Ch'i in the Four Chapters of the “kuan-tzu "

view |  rights & permissions
11. NTU Philosophical Review: Year > 1999 > Issue: 22
王曉波 Hsiao-Po Wang
論「歸本於黃老」韓非子論「道」
On 'Basing on Huang-Lao' Han Fei Tzu's Comments on 'Tao'

view |  rights & permissions
12. NTU Philosophical Review: Year > 1999 > Issue: 22
何保中 Pau-Chung Ho
死亡問題在莊子思想中的意義與地位
The Essenc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“Death" Issue in the Thinking of Chuang-Tsu

view |  rights & permissions
13. NTU Philosophical Review: Year > 1999 > Issue: 22
孫效智 Johannes Sun Hsiao-Chih
神律倫理與自律倫理
Theonomous Ethics and Autonomous Ethics

view |  rights & permissions
14. NTU Philosophical Review: Year > 1999 > Issue: 22
嚴靈宰 Ling-Feng Van
黃老道術源流
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Huang-Lao Dao-Shu

view |  rights & permissions
15. NTU Philosophical Review: Year > 2000 > Issue: 23
陳鼓應 Guu-Ying Chen
〈管子〉四篇的道論
The Theory of Dao in the Four Chapters of the Guanzi

abstract | view |  rights & permissions
〈管子〉四篇的哲學理論主要在於繼承老子的道論再加以獨 特的發展,表現出老學齊學化的特色。本文首先析論〈管子〉四篇在道論方面祖述老學的成份,其 次就道之特性暨「虛」與「無為」等觀念申論其對老學的發展: 〈管子〉四篇不但將老子原本作為空間義之「虛」提昇到宇宙論 的範疇,以「虛」來表達作為萬物之始的「道J '另方面也將老 子有關心境修養之「虛J轉化為認識論的概念,使「虛」的意義 延伸至知識論主客關係的層面,強調主體的認識應著重保持空明 靈覺的性能。以〈管子〉四篇為代表的稜下道家, -方面就道與主體之關 係進行申論,透過精氣說,將道其象化並落實於人身,乃提出 「道不遠人」、「道者充形」等說法,進而發展出「以心受道」 的觀點,如此使得「道」與人的聯繫'得以其體落實於「心」。 另方面則援禮法以入道,將道落實於政治社會之運作,提出 「道生法」之命題;認為禮、法出於道,並將形而上之道與形而 下之禮法貫通為一整體,如此使得稜下道家在有關道的具體施用 方面,重視「應時而變J '兼顧「情」與「理」的平衡。再者是將「因J字發展成為獨立的哲學概念,不僅提出「舍 己而以物為法」與「因其能者言其所用」這兩個界說,更在「道 貴因」的命題下表現出「因時應物」的原則,又將「因」的概念 與「刑名」相結合,發展成「因之術J '在此同時也提出「靜因 之道」這一認識論上的重要命題,對於苟子「虛壹而靜」的主張 有直接的影響。
16. NTU Philosophical Review: Year > 2000 > Issue: 23
林義正 Yih-Jing Lin
論〈列子 • 天瑞〉的易道思想
Discussing the yidao( 易道) thinking in the tianrui( 天瑞) chapter of the Liezi

abstract | view |  rights & permissions
本論文共分六節,一、前言,二、易道思想的含義,三、〈列子﹒天瑞〉與〈易緯﹒乾鑿度〉的關係,四、〈天瑞〉的易 道思想,五、〈天瑞〉易道思想的特色,六、結論。本文乃續〈論列子之「虛˩ )之作,在前言裡已表明列子非偽書,基本上 認為〈列子〉乃出自先秦,至少〈天瑞〉便是如此,所以只要善 加揀擇,還是可以作為研究列子易道思想的依據。根據本文的研 究,以為易道思想本不限於〈周易〉才有, {列子﹒天瑞〉也 有,而且亦有它的特色。同時在論述〈天瑞〉篇時,也一並討論 它與〈易緯﹒乾鑿度〉的關係。本文舉出新證與解說,認為〈列 子﹒天瑞〉篇並不是抄〈易緯﹒乾鑿度> '反而是〈乾擊度〉的 作者抄〈天瑞〉以廣〈易〉說,同時提出新見,以為〈列子〉的 〈天瑞〉是〈天端〉的誤寫。針對易道思想,作者分析〈易 傳〉、〈老子〉與〈列子〉的主張,發現其中的論點有同有異, 今且置〈易傳〉在宋儒有不同的解說不論,如果把〈易傳〉當作 是歸屬先秦儒家借益明理之作,其主陰陽合德,剛柔並濟,但側 重生生、健動、積習,此與〈老子〉不言益、卦、交,但假象言理之作不同,彼實有取於〈易〉損、復之義,強調歸根、復命、 致虛守靜。作者可以肯定地說, <列子﹒天瑞〉的易道思想顯然 是睡〈老子〉之後,而又企圖超越〈老子〉。
17. NTU Philosophical Review: Year > 2000 > Issue: 23
關永中 Wing-Chung Kwan
邵雍易學的知識論向度 一一〈皇極經世〉﹒〈觀物篇〉之六十二所給予的提示
The Epistemological Perspective of Shao Jung's Reflection on I-Ching

abstract | view |  rights & permissions
我們可從三個角度去窺視邵雍易學的知識論:A. 認知的三層面: r 觀之以目、以心、以理」B. 被知的視域: r 理、性、命」C.「 窮理、盡性、至命」的知識論五重面向一一思辯、逆覺、存在、冥契、德踐上述的角度,都在〈皇極經世〉、〈觀物篇〉之六十二中有 所提示,並從中凸顯人在認知時所憑藉的「認知結構」 '即「經 驗」、「理解」、「判斷」、「抉擇」。關鍵詞:觀物Contemplation of Beings以目With the Eye以J 心With Heart以理With Reωon窮理Exhaustive Investigation of the Principle盡性Fulfillment ofNature至命Reaching One's Destiny知識論Epistemology形上學Metaphysics德踐Moral Practice
18. NTU Philosophical Review: Year > 2000 > Issue: 23
陳榮華 Wing-Wah Chan
詮釋學循環:史萊瑪赫、海ZU各和高達美
On the Hermeneutic Circle of Schleiermacher, Heidegger and Gadamer

abstract | view |  rights & permissions
史萊瑪赫、海德格的〈存有與時間〉和高達美都曾討論詮釋 學循環的概念。雖然海德格認為他的詮釋學循環是瞭解( Verstehen, understanding) 本身的結構, 但本文要指出, 它依然擁有 史萊瑪赫詮釋學循環的性格一一一個方法論的概念。這是說,兩 者都是用以證實一個結論。另一方面,高達美雖號稱其詮釋學循 環來自海德格哲學,不過,本文卻要指出高達美的詮釋學循環, 已完全擺脫方法論的意涵,因為它不是用以證實一個結論,而是 讓真理得以出現。
19. NTU Philosophical Review: Year > 2000 > Issue: 23
黃懿梅 Yih-Mei Huang
批判思考與教育的關係 -- 論McPeck 與Siegel 的相關理論
Critical Thinking and Education

abstract | view |  rights & permissions
批判思考( critical thinking ) 在教育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 色。但是批判思考與教育之間的關係到底是什麼,不同的教育哲 學家有不同的看法。John E. McPeck '認為批判的思考是教育的 必要條件,教育邏輯地蘊涵( logically entails ) 了批判的思考; 而 Harvey Siegel '主張批判的思考不但與教育的內容、方法有著密 切的關聯,而且更重要的是,批判的思考是教育的目的 ( ideal ) ,但二者之間的關係不是邏輯涵蘊的。本篇論文就是要 對這兩個相競爭的理論做一探討,企圖找出批判思考與教育之間一個較合理的關連。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,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批判的思考,然 後再來探討它與教育之間的關係。所以,在第二節中,介紹 McPeck 對批判思考的看法, 以及他如何論證批判思考與教育之 間的關係是邏輯關係。在第三節中,介紹 Siegel 的批判思考的概 念是什麼;以及他如何證成批判思考是教育的目的。在第四節 中,試圖去(1) 論證: McPeck 的證明批判思考是教育的必要條件 的論證中,由於前提裡所包含的「知識」概念有歧義,因此不能 保證他的結論; (2) 論證Seigel 證成批判思考是教育目的的四個理 由,同樣可以用來證成「關心是教育的目的」的理由,可見這四 個理由是不充足的; (3) 雖然批判思考與教育之間的關係不是邏輯 涵蘊的關係'而用相同的理由也可以證成關心是教育的目的,但 上面的論證也沒有否認批判思考是教育的目的,更何況,我們發 現即使我們以「關心」做為教育的目的時,我們仍會需要使用批 判的思考,來衡量、判斷我們應以何種合適的方式來關心他人。 所以我們還是認為,批判思考與教育仍有密切的關係'批判思考 是教育眾多目的之一,而不是教育的唯一目的;但或許是教育目 的中最重要的一個。
20. NTU Philosophical Review: Year > 2000 > Issue: 23
洪成完 Cheng-Uan Hung
思想追蹤: 由初階邏輯至哲理邏輯,一些層面的探討
Tracing back philosophical conceptions of logic from the first-order logic to the philosophical logic

abstract | view |  rights & permissions
我們指出古典邏輯最易被忽視的一些概念和原理,針對 Quine 在 1943 - 1970 年代對模態的命題邏輯,述詞邏輯之批評、挑擊, 反思模態邏輯之一些基礎思想。為清楚交代,我們提出形式的表 示法,提出一些問題,供邏輯-哲學一語言哲學之研究者參考。 其次,對數理邏輯/形式邏輯之概念、方法作一鳥轍,提示這些 邏輯與哲理邏輯在研究題材、方向、切入法上之差異,最後表述 作者對哲理邏輯的遠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