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lready a subscriber? - Login here
Not yet a subscriber? - Subscribe here

Browse by:



Displaying: 1-3 of 3 documents

Show/Hide alternate language

論 著 / articles

1. NTU Philosophical Review: Year > 2019 > Issue: 57
黃崇修
Chung-Hsiu Huang
A Study of the Concept of Moderation in Zhang Zai’s Philosophy
abstract | view |  rights & permissions | cited by
本文以先前研究周敦頤「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」之定靜工夫成果為切入點,試圖對張載《正蒙•中正》之義理結構進行工夫論式之分析研究。而筆者透過文本文獻分析及相關研究之佐證,發現到〈中正〉宏大之哲學思維中的確具有與周敦頤「中正仁義而主靜」相呼應之思維結構存在。其中筆者所持之論證要點在於〈中正〉文脈論述中事實上具有「中道」→「體正」→「四毋說」→「誠」→「安仁、好仁、惡不仁」之論述命題存在。而這些命題所涵蘊之義理及論述邏輯確實可與周敦頤「中正仁義而主靜」之實踐邏輯相通,並且于深層之義理透視下,張載中正概念可還原為「中靜形正」之根本形式。尤有甚者,張載在此實踐思維基礎下,更進一步透過《孟子•盡心》內容,巧妙地將儒學「仁義禮智信」概念帶入,從而讓我們可以在文本之抽絲剝繭中,看到張載論述「仁義」概念之後,繼而提出「篤信」→「好學」→「禮智」命題以推演「仁→義→信→禮→智」實踐結構之用心。由此我們可以知道,張載不僅呼應了周敦頤定靜工夫之論述內容,他在此架構下所連結開展出之儒學義理,更是〈中正〉重要之學術貢獻所在。
2. NTU Philosophical Review: Year > 2019 > Issue: 57
蕭銘源
Ming-Yuan Hsiao
New Dispositionalism and Intrinsic Fink Problems
abstract | view |  rights & permissions | cited by
史密斯(2003)建議,我們可以用傾向來理解其他可能性,並以此解消法蘭克福(1969)對其他可能性原則提出的挑戰,文獻上稱此進路為新傾向論。根據史密斯,在法蘭克福的案例中,行動者的其他可能性只是被干預者遮蓋,而不是被干預者消除。而這就顯示出,行動者仍舊保有其他可能性,法蘭克福的案例並不是其他可能性原則的反例。科恩與韓福德(2007)反對史密斯的論點,他們指出,在不承認內在遮蓋者的情況下,史密斯的新傾向論將無法解消某些法蘭克福式案例,對其他可能性原則的辯護並不全面,所以並不令人滿意。在這篇文章中,筆者將論證,科恩與韓福德對史密斯的批評並不完全成立,因為他們的批評預設了有爭議的傾向的條件句分析理論。
3. NTU Philosophical Review: Year > 2019 > Issue: 57
Wim De Reu, C. Lynne Hong
魏家豪
輪扁故事旨趣何在?
abstract | view |  rights & permissions | cited by
《莊子•天道》中輪扁斲輪故事,看似旨在說明技藝之不可言傳性;若 連結到其他論及技藝與語言之《莊子》篇章來看,如此詮釋誠然有跡可循,而在現代學界也確實傾向以此脈絡來理解或應用輪扁之故事。鑒於《莊子• 天道》中,另有其他段落以「書」為題,本文擬從《莊子•天道》整章的脈 絡來探討輪扁故事之旨趣。本文將根據輪扁故事中有關書的問題,分別探 究:書的功能何在?為何批判書?書中少了什麼?依據《莊子•天道》提供 之線索探討上述諸問題時,可以發現輪扁之故事應視為政治論述之一環;換 言之,技藝與語言等議題,或許無關於其宏旨。